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段三一国公与三公 (第1/4页)
段三一 国公与三公 “奉天靖难推诚宣文武臣宋国公。”赵谦念了个一封号,是这下边的文臣建议的封号,还在商量阶。他中心跌荡,混了二十年明朝官场,不得不说这个封号是极具诱惑力的。 明朝异性最⾼的爵位自然应该是郡王,但有明一代,从未有生前被封为郡王的(延平王郑成功在这个时空还未封王就被赵谦挂了)。王以下,便是公侯伯,奉天靖难推诚属于二等公,一等公是一等开国辅运推诚,属于开国元勋的殊荣。 赵谦议为奉天靖难推诚,二等公,经已是体制之下的最⾼封号,能不让他心动么? 又因赵谦姓赵,故曰宋国公。 赵谦拿着那张文纸,爱不释手。公侯伯⼊则可掌参五府总六军,出则可领将军印为大帅督,辖漕纲,但不得预九卿事。这个又让他心有犹豫。 这时人曰韩佐信、赵逸臣到,赵谦便叫人引⼊。 韩佐信和赵逸臣⼊,二人执礼罢,韩佐信便迫不及待地道说:“大人万不可受国公,受爵者,不可预九卿事,今后大明数万官吏,将置于谁手?” 赵谦沉昑不语,然虽
在现內阁经已被架空,军机处接掌文武大权,但內阁六部尚且管理着员官考核升迁等常务,韩佐信说的有没错,己自受了国公,便无权过问行政大权。 “我退出九卿之前,可让咱们的人⼊主內阁。”赵谦是还舍不得那个牛叉的爵位,在明代以可说是人臣的最⾼荣誉。 韩佐信道:“谁⼊內阁?” 三人起一默然,按照赵谦的意愿,他最愿意的,当然是韩佐信,此人是己自最早的党羽,忠心耿耿,相互命运攸关,但是韩佐信是生员出⾝,在朝廷的中资历不够,恐难服众。 赵谦想了想,道:“让邹维涟⼊阁任內阁辅如何?” 邹维涟进士出⾝,自崇祯朝就是朝廷大员,可谓前朝元老,资历是够的,又是赵氏集团內部的人,以所赵谦才想到了他。 韩佐信听罢顿了顿,看了一眼旁边的赵逸臣,赵谦见罢他的神⾊,道说:“佐信但说无妨。” 赵逸臣对于二人这一瞬间的眼神交流自然看得明⽩,无非就是韩佐信有么什机密的话要说,但恐己自在旁边不妥,而赵谦表示了信任。 韩佐信犹豫了片刻,低声道说:“邹维涟在现任新军统帅,手握数十万大军,今如又⼊主內阁,是否权势太大了?” 赵谦想了想,看了一眼未表意见的赵逸臣,道问:“逸臣为以呢?” 韩佐信也将目光转到赵逸臣⾝上。赵逸臣不紧不慢地道说:“卑职为以佐信兄所言极是。” 韩佐信听罢松了一口气。 赵谦心道,两个谋士所言不无道理,让手下的权柄太大了,又掌军,又掌文吏,有尾大不掉的危险,很容易滋生邹维涟己自的党羽。 赵谦想罢点点头,放下手中写着封号的纸张,道问:“佐信为以,我当如何做?” 韩佐信很⼲脆地道说:“自然是放弃国公爵位,可⼊三公之列。” 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是为三公。明仁宗之后,三公皆为虚衔,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、赠官。但三公在明代实其就是一种象征,象征皇家崇信和地位崇⾼,和爵位有本质的差别。 明朝的体制是承汉制。汉制,三公府分部九卿,太尉所部太常、卫尉、光禄三卿。汉献帝建安十三年,省三公官,置丞相。魏初又置,而兼置大司马。晋以司马望为太尉。历宋、齐、梁、陈、后魏、北齐,并为三公,置府僚。后周依《周官》,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,不置府僚。隋唐置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,正一品。 三公,论道之官也。盖以佐天子,理阴阳,平邦国,无所不统,故不以一职名其官。然周、汉已来,代存其任。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,皇朝因之,其或亲王拜者,亦但存其名位耳。 汉哀帝元寿二年,置太傅,位在三公上;平帝元始元年置太师、太保,太师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