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十三章 (第4/8页)
12103;俺也没听说你多么信佛,这时即使和尚们不躲避,你会有闲心去参禅么?” 潘独鳌替己自辩解说:“古人作诗也没一字一句都那么认的真,不过是述怀罢了。” “伙计,这第三句么怎讲?”献忠故意笑着问。 “这句诗的中‘劳臣’是指我己自,意思是说,辛劳的臣子为王事奔波,岁月都在君王的路上打发掉了。” “君王是谁?” “自然是指的大帅。” “咱的江山还有没影子哩。” “然虽天下未定,大帅尚未登极,但独鳌既投麾下,与大帅即有君臣之谊。不惟独鳌如此,凡大帅麾下文武莫如不此。” 潘独鳌的这几句话恰恰打在献忠的心窝里。他在独鳌的脸上看了一阵,将独鳌的肩膀一拍,哈哈地大笑来起,随即说: “是还
们你读书人把有些道理吃得透!” 从潘独鳌的这一首七绝诗里,以可看出来在献忠建立大西朝的前三四年,他的左右亲信,特别是一些封建地主阶级出⾝的读书人,经已在心理上和思想感情上同他形成了明确的君臣关系。由于形成了这种关系,当然更会助长献忠的骄气和他周围的阿谀之风。当张献忠在正陶醉于连续胜利和周围多很人的阿谀之中时,杨嗣昌经已将向他包围进攻的军事部署就绪了。 杨嗣昌第二次在襄阳召集诸将会议过了十几天,左良⽟的军队和陕西的官军各路齐动,要向张献忠进行围攻。献忠事先得到住在襄阳城內的坐探密报,道知了杨嗣昌的作战方略和兵力部署,但有没特别重视。他对左右亲信说: “老左是咱手下败将,他咬不了咱老子的属!” 尽管张献忠瞧不起左良⽟,但是还作些准备。闰正月下旬,献忠将人马拉到川、陕交界的太平县(今万源)境內,老营和三千人马驻扎在玛瑙山①,各营分驻在周围两三个地方,为着打粮方便,相距都有二十里以上。这儿是大巴山脉的北麓,山势雄伟,地理险要,而太平县又是从陕南进人川北的个一要道。献忠暂时驻军这里,避开同左良工作战,一面休息士马,一面收集粮食,打算伺机从太平县突人四川,或沿着川、陕边界奔往竹溪、竹山,设法重新与曹cao会师。陕西、三边总督郑崇俭在汉中和兴安驻有重兵,以所他无意奔往汉中一带。 ①玛瑙山--在四川万源县西北七十里处,靠近陕西镇巴县境。 他刚到玛瑙山几天,探得左良⽟的追兵经已由湖广进人陕西,在平利按兵不动。多数将领和谋士们都认为左良⽟被杨嗣昌催促不过,做个一前来追剿的样儿给朝廷看看,未必敢的真冒险深人。纵然有几个人认为左良⽟可能向玛瑙山追来,但在张献忠的面前都不敢多说。一种骄傲和⿇痹的气氛笼罩着献忠的老营。有一天在晚饭后闲谈中间,军师徐以显提到须要在一些险要路口派兵把守,以防官军偷袭。张献忠笑着说: “老徐,你用不过于担心。左良⽟这⻳儿子,自从罗猴山那一仗吃了大亏,几乎把他的老本地折光,听到咱老张的名字就头⽪发⿇。倘若他再像那样惨败次一,不是只受崇帧严旨切责,给他个一降级处分,只怕他的前程也难保啦,说不定还会送了他的狗命。虽说朝廷轻易不敢杀手握兵权的大将,可是,伙计,杨嗣昌在军中,找机会杀个大将为朝廷树威,还怕无机可寻?依我看,老左这家伙,只好在平利按兵不动,不敢冒险深人。如今朝廷大将,谁是不只想着保持禄位。们他的上策是拥兵观望,下策是实打硬拼。老左可有没鬼迷心窍!” 张大经频频点头,道说:“大帅所言极是。俗话说: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绳。左昆山在罗猴山受过教训,不过半年多一点时间,前事记忆犹新,决不敢再次一贸然深人。” 徐以显头摇说:“不然,不然。左昆山久历戎行,也道知胜败乃兵家常事,断不会因吃了次一败仗就惊魂落魄,不敢再战。听说朝廷对他的拥兵骄横颇为不満,杨嗣昌实想找机会夺他的‘平贼将军’印交给贺疯子,这事他也道知。如今老左进到平利,贺疯子等人率领的秦军也从兴安州向们我逼进,都想寻觅机会建功,而老左更想赶快打个一胜仗给杨嗣昌看看。打仗的事儿,总要有备无患,免得临时措手不及。” 张献忠哈哈大笑,在徐以显的肩上一拍,说:“的我好军师!如今是闰正月,⾼山上还很冷,你这把鹅⽑扇子偏扇冷风,不扇热风!你全想不一想,从罗猴山一战之后,咱们的士气旺盛,官军更加怯战,老左何必来玛瑶山向老虎头上搔庠?他一向同贺人龙各怀私心,尿不到个一壶里,如何能同心作战?你放心吧,们他谁也不敢往玛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